【企業診斷】兩青年創葡式小食店 冀打造手信產品
【中小企特區】近年澳門小食遠近馳名,吸引各地旅客慕名前來。兩名本地青年馬文軒、Cardo抓緊機遇,半年前開設以葡式小食為主打的店舖澳啦啦Olálá,希望通過美食傳遞澳門文化,打造具代表性的本土品牌,讓更多人了解澳門獨特魅力。未來該店期望除了做好店舖產品銷售,還希望不同口味的急凍馬介休球能夠在本地超市上架,並作為手信推廣至更廣闊的市場。
疫後旅客熱衷小食
店舖兩位負責人有着不一樣的職業背景,馬文軒從事過多個行業,且具備創業經驗,其拍檔則在零售行業深耕十五載,對設計、營運更有經驗。二三年初,通關復常後,澳門旅遊業逐漸復甦,旅客對小食的熱衷讓二人看到商機,且小食類創業成本相對較低,創業念頭由此萌生。
確定方向後,二人圍繞具有澳門特色的葡式文化小食展開研發,最後認為馬介休球作為葡式前菜,通常在餐廳才能品嘗,若能打造為小食進行推廣,相信可豐富本地小食品類。故二人反覆試驗,不斷調整食材搭配和口味,探索不同餡料組合。
儘管二三年已計劃創業,但店舖選址困難重重,熱門旅遊區租金高昂,難以負擔,稍微偏僻的街道則不符合預期,久而久之計劃暫時擱置。直到二四年,博企舉辦關於活化草堆街招募計劃,二人膽粗粗提交計劃書,更成功入選,店舖得以在草堆街落地,並於同年年底開業。
創新口味選擇豐富
該店除了主打各種口味的馬介休球外,還對常見的沙甸魚進行創新,製作新醬料並以“批”作為載體,讓人耳目一新。他們還改良澳門土生菜中葡式雜燴“大煮”,讓旅客像品嘗牛雜一樣,吃到本地特色菜系。此外,還有不同款式的甜品及飲品,菜單選擇相當豐富。
店舖開業至今半年多,過程可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至今仍面對諸多難題。產品方面,雖馬介休球在本澳較為聞名,但對於內地旅客而言較為陌生,且名字音譯來自葡語,導致許多顧客望而卻步。即使向旅客解釋是鱈魚球,但似乎只有小部分旅客對此感興趣。
地理位置上,草堆街雖鄰近大三巴、新馬路等熱門旅遊區,但這條街道並非旅客必到之處,平日到訪客量較少。早前“五·一”黃金周大量旅客訪澳,店舖生意仍不算理想,讓二人不得不深思如何讓店舖穩定經營。
目前店舖尚未達到收支平衡,為了迎合市場及穩定經營,正研究對馬介休球口味、外觀進行改良,如增加鮮豔醬汁讓產品拍照更好看,提升產品的吸引力。同時,計劃根據市場反應調整產品,暫停部分損耗較大的食品供應,未來或以預訂方式重新推出。
善用空間增打卡點
店舖現已投入五位數資金在各大社交平台宣傳推廣,但尚未獲得較多曝光,未來二人打算加入自媒體行列,拍攝更多內容為店舖宣傳。待小食店經營上軌道後,二人希望進一步利用舖位的其他空間,如計劃在二樓售賣品牌周邊產品,天台則改造為融入澳門路牌元素和露營風設計,吸引顧客打卡。展望未來,除了做好店舖自身產品銷售,長遠希望不同口味的急凍馬介休球能夠在本地超市上架,把產品打造成澳門特色手信,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澳門日報記者 馮靖欣
經營三問:
1.如何提高旅客對產品的興趣?
2.如何推廣品牌讓大眾認識?
3.對該店發展方向有何建議?
聯繫:澳門草堆街68號
電話:6689 7123
青企:加強短視頻柔性宣傳
【青企診斷】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個案是與澳門十分出名的葡式小食: 馬介休球作為主打招牌的小食店。這種小食十分適合外賣和遊客邊走邊吃,店主有想法把這種小食優化和改良,加入各種特色口味吸引客人。但根據資料現在還未有達到收支平衡,其中兩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店舖地點和合適的網絡宣傳:在選址方面,該地點好像比較近主要的旅遊區,但真正的人流比較少,而且馬路比較窄;所以未來要成功,應該加入更多的網絡宣傳變成網紅打卡店,才慢慢一步一步實現店主計劃利用二樓和天台空間的計劃,以免過度投資。
首先、提高旅客對產品的興趣:店主願意在傳統的馬介休球當中開發新的口味,建議可以把馬介休這個對於華人比較陌生的名字改成遊客易懂易明的名字,在餐牌或菜單中可以加入故事簡介來說明這種小食的由來,簡單來說,就是現在的旅行追求儀式感或故事性。
第二、推廣品牌讓大眾認識:加強宣傳方面,現在流行的短視頻宣傳內容,但內容不能直接硬銷,而是通過系列短片記錄這種小食的研發過程,所在地點的老建築,和本土情懷的故事,再加上創業精神的人設,設計整個店舖的品牌框架,往後就可以繼續介紹馬介休球的另外多種煮法和食法,吸引遊客對於這種魚的興趣。
第三、發展方向的建議:現在店主有比較多的想法,例如做急凍產品在超市出售、整理店舖樓上的二樓或天台開發更多的用途等。現階段由於是創業初期,必須要聚焦核心的產品,而短期在宣傳上可和同一條街道但沒有直接競爭的店舖合作,給予遊客優惠。到生意穩定時才開發店舖樓上的空間,最後才開發急凍的產品在其他地方上架,因為這方向的投資會比較大。
中銀中小企:邀網紅宣傳 試食吸客
【中銀財務建議】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建議:
如何提高旅客對產品的興趣?馬介休球作為澳門多元文化交融的生動寫照,是中西方文化交匯之地的獨特魅力。不容忽視的是,當前許多旅客對澳門的歷史文化底蘊認知相對淺薄,對於馬介休球背後承載的獨特故事知之甚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對遊客的吸引力,使其難以像澳門葡撻那般成為聞名遐邇的美食名片。為此,不妨巧妙借力歷史包裝,深挖馬介休球背後源遠流長的歷史脈絡,為其注入引人入勝的故事靈魂,包括鹽醃鱈魚的誕生,從葡國帶入澳門後與本地食材及烹調技法融合,賦予馬介休球獨特的價值,以軟性營銷推廣手法吸引客戶。當遊客在品嘗馬介休球外酥里嫩、咸香四溢的美味時,同時讓遊客瞭解其淵源的歷史,讓馬介休球成為繼葡撻之後,一張閃耀著澳門多元文化的美食名片。
如何推廣品牌讓大眾認識?社交媒體營銷:除了在各大社交平台持續投入廣告外,亦需要關注內容的創新和質量。商戶可定期發佈有關店舖日常、產品製作過程的視頻和圖文,吸引更多訪澳旅客關注。可嘗試與美食及旅遊等領域的網紅博主合作,邀請他們到店體驗並分享,借助他們的影響力擴大品牌知名度。提供試食活動:商戶位於旅遊區的外圍,可嘗試在旅遊核心區域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定期開展試吃活動,讓旅客免費品嘗馬介休球,讓他們親身體驗產品的口感和味道,增加對產品的瞭解和興趣。優惠活動:可定期與各大媒體平台合作舉辦優惠活動,吸引遊客關注。例如,與美食或外賣App合作,推出限時折扣、買贈活動等,如買一送一、滿減等。同時,利用社交媒體平台的互動功能,舉辦抽獎、打卡挑戰等活動,參與者有機會獲得免費產品或代金券,增加品牌曝光度與顧客參與度。
3.對該店發展方向有何建議?搭建其他銷售場景:建議對馬介休美食進行創新改良,並研發適合手信形式的包裝設計,使其更適合作為伴手禮。顧客可以方便地攜帶回國內,作為傳播澳門獨特美食文化的特色禮物。製造打卡點:按照規劃將天台改造為融入澳門路牌元素和露營風設計的打卡點,搭配打卡優惠方式,吸引顧客拍照分享,借助社交媒體的傳播效應,為店舖帶來更多的曝光和流量。季節限定產品 :根據不同的季節,推出限定口味的馬介休球或其他美食產品,如夏季推出具清新口味馬介休球、冬季推具聖誕特色的馬介休球等,製造新鮮感和話題性,吸引顧客反覆購買。企業合作:企業經常定期舉辦各類活動,涵蓋會議、生日會以及聚會等,這些場合都可能有小食需求。建議主動與各類企業聯繫,挖掘合作機會,看看他們是否在這方面有相關需求,以便能夠適時提供相應的服務。
生產力:宣傳“帶得走的記憶”
【生產力角度】生產力中心就本周個案提建議:
一、要提高旅客對澳門產品的興趣,可嘗試在提升產品特色方面著手,讓他們獲得“帶得走的澳門記憶”。首先,產品包裝可結合品牌調性和本地特色,如大三巴牌坊和葡式瓷磚圖案加強識別度,同時設計限時遊戲活動讓旅客掃碼參加,增加互動體驗。此外,包裝上可附上品牌故事短片的掃碼鏈接,同時提供電子優惠券等結合推廣。另外,可考慮推出“旅遊限定組合”,如將馬介休產品與澳門特色餅食結合製成便攜禮盒,方便旅客攜帶和贈送﹔考慮與附近酒店進行聯動合作,推出如「憑房卡享9折」的優惠,精準觸及目標客群。這些策略不僅能提升產品吸引力,還能促進品牌的口碑傳播。
二、在品牌推廣方面,業者需採取多元整合策略。首先,建立鮮明的品牌定位,例如強調葡式工藝美食中的馬介休故事,並透過短視頻在Instagram、小紅書等平台上持續發布,以引發顧客共鳴。其次,與澳門及外地KOL合作,透過真實體驗分享取代傳統廣告,如邀請他們參與「一日店長」活動,直播製作過程及幕後故事。此外,網站的搜索優化也很重要,應確保關鍵字能讓顧客在搜尋“澳門馬介休”時優先顯示,並定期發布隱藏版產品預告,增強互動,持續提升品牌曝光度。
三、在業務發展方面,針對澳門市場特性,建議店鋪朝體驗精品化及產品創新方向發展。利用街區的建築特色和歷史底蘊,結合“商業+在地文化”的沉浸式體驗,打造店舖成為“街區必到的特色美食”。例如設置打卡牆,吸引顧客參觀,並深化品牌形象。在產品研發方面,需突破傳統框架,開發符合健康趨勢的產品,或推出不同口味的馬介休球冷凍即食包,以擴展客群,創造更多話題性。
生產力中心面向企業提供一系列營商及管理的課程,有意了解可瀏覽中心網頁www.cpttm.org.mo或致電2878 1313查詢。
打造澳門「馬介休小食」第一品牌
先確定品牌定位優先順序:根據目前情況,感覺到澳啦啦正面臨轉型路口。原本是針對遊客的葡式特色小食店,但現在希望也能將冷凍馬介休球上架本地超市,同時善用空間,增加品牌產品販賣與天台露營打卡點。這樣的變陣也是合理,但投入的精力也會增加,畢竟開拓超市冷凍食品是新的方向,但如果能有效提升營收,辛苦一些也值得。建議經營者在品牌定位上可以排好優先次序,看看要繼續主力發展針對遊客的小食店,或者是之後以冷凍食品為主,然後將精力和資源投入主要方向。對於資源和人手有限的中小微企來說,產品線不是越多越好,反而是越專精越好。畢竟小本經營,人手與資金都有限,不容易所有的業務都做。
打響「澳門馬介休小食」第一品牌:在不同產品領域,都要想辦法成為第一,才能吸引遊客專門造訪。例如說到葡式蛋塔,遊客都會想到「安德魯」和「瑪嘉烈」,如果說到牛雜,遊客都會想到老牌的「威記牛雜」、「噴水池牛雜」以及新晉的「老day」,說到豬扒包,遊客都會想到「大利來」。但說到馬介休球,大多只能在葡式餐廳裡才有機會享用,較少有小食店專賣馬介休球。因此,這便是市場機會。同時,從品牌營銷的角度來看,強調「澳門馬介休小食第一」的品牌定位與形象,會比「特色葡式小食店」更明確且強烈。建議經營者要將澳啦啦宣傳打造成為澳門「馬介休球小食」的第一品牌,並且也可以將馬介休和時下最流行的爆款產品進行混搭,有利推廣,只要打響名氣就更有機會吸引遊客專門造訪。
推出周邊商品與品牌產品是正確方向:顧客吃完馬介休相關小食,如果喜歡,就可能順手買一些當手信,這是非常合理的消費者行為。同樣的,如果顧客喜歡辣沙丁魚脆批,就有機會順便買幾個沙丁魚罐頭。據此,本人同意經營者的轉型方向,並且建議經營者善用舖位其他空間,除了販賣特色葡式馬介休與辣魚脆批等小食之外,同時售賣馬介休、沙丁魚罐頭等相關周邊產品,有機會創造更多營收,也能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顧客體驗。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劉丁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