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診斷】澳青內地創業回流拓電商

2018-05-19 11:52:02 274

【中小企特區】近兩年政府大力提倡電商發展,捕捉“互聯網+”商機,吸引已到內地互聯網領域創業的本澳青年回流發展。蕉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竣暉表示,公司在澳門成立約兩個月,計劃以電商平台、手機APP及智能家居為發展方向,並希望與中小企合作,透過電商平台推動中小企產品。與內地相比,本澳物流配套未跟上,也局限電商商機。

黃竣暉大學管理專業畢業後,先後從事地盤文員及賭場貴賓廳等工作,有感個性較外向,希望出外闖蕩、創業,故四年前與三位不同專業的朋友合資創業。與其他澳門年輕人稍有不同,他們首次創業的地點並非在本澳,而是北望神州,更遠赴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個創業園區創業。

內地捕捉網遊商機

選擇內地創業,主要是當時內地網頁遊戲相當盛行,認為這方面商機顯著,遂合資四十萬人民幣開設遊戲廣告公司。受惠內地網遊高速發展,公司由最初的一腳踢,逐步擴展至七人技術團隊。落戶創業園區創業最大的優勢在於可與其他不同類型的企業交流,了解他們的技術方向,尋找合作機會。但隨着內地市場環境轉變,網遊發展開始走向平穩。

過去一年,特區政府在不同層面大力推動“互聯網+”發展,第三方支付平台、相關配套在澳門逐漸形成。有見及此,兩個月前回流澳門開設新公司,他主要負責澳門業務,內地業務由其他創辦人打理。與內地相比,澳門電商領域發展滯後,直至現在雖然有多個電商平台,但未算深入民心,認為仍有發展空間。因此,澳門公司會以電商平台為主要發展方向,預計十二月可以上網提供服務,也會提供手機APP開發及智能家居服務。

物流配套有待完善

他認為,過去澳門互聯網產業發展速度較慢有多個原因。首先是經濟大環境影響,前幾年博彩業高速發展,各行各業、打工仔有穩定收入,對新事物接受程度較低;其次是與電商平台息息相關的第三方支付服務及物流業未能追上。

近年政府已加快第三方支付服務發展,經營環境開始改善。不過,物流配套服務與內地相比,澳門仍有很大改善空間。本澳物業配套並非沒有相關服務供應商,祇是澳門市場細、行業難賺錢,故令物流業者卻步。這些問題解決後,相信本澳電商平台可以快速發展。

澳門日報記者 黃思僑

聯絡人:

黃竣暉:+853 6571 1044

Email:areswong@bananac.tech

地址:澳門勞動節大馬路廣華新邨第七座地下A舖

經營三問:

1、作為市場新競爭者,如何突出自己的電商平台形象?

2、本澳面積不大、市場細,電商平台有否有發展空間?

3、本澳IT人才欠缺,尤其電商平台專才不多,有否相關培訓課程?

澳門|中小企|創業|營商

帶本地產品入內地可成亮點

【青企診斷】澳門青年企業協會家表示,由於澳門政府大力宣傳,以互聯網為核心業務的公司陸續在澳門成立,並以電商平台為發展主線。但是,由於澳門起步比較遲、市場太細,與內地和鄰近地區相比較為落後。今期企業個案在內地已經有穩定業務,在澳門發展會有優勢,起碼不用擔心技術團隊。

但是,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在澳門發展電商平台,合作產品夥伴要細心選擇。過往一些電商平台由於過於積極和本澳不同商戶合作,導致平台變得沒有主題,產品多但沒有特色。沒有特色的情況下,價錢就會變成了消費者主要的考慮因素,這樣澳門根本沒有條件和內地平台競爭,所以必須謹慎選擇一些有獨特性的夥伴合作。

第二,如果針對本地客戶群,物流成了一個重要因素。以往一些平台本以售賣各種超市和家居用品為主,客戶是有的,因為很多時候客人都會貪物流配送方便。但是這類貨品都是一些低利潤的夥伴,而且本地物流成本過於高昂,當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時,網購往往變成很不划算。

第三,個案企業提到希望能夠透過電商平台,聯合中小企推廣產品,這個反而可取。因為個案企業本身在內地已經有業務網絡,如果能夠協助本地企業產品擴展到內地,會是個案企業的亮點。

做好定位找出差異優勢

【中銀財務建議】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近年電子商務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潛力新興產業。澳門特區政府在五年規劃中亦提出推動本地電子商務發展,然而即使政策支持,失敗個案屢見不鮮。失敗原因多為定位出現問題,內地和本澳開展電商業務差異較大,內地市場大,通過網購選擇多,消費者可買到在本省、本市不存在的商品;送貨成本便宜,消費保障意識相對較弱。澳門面積不大,商場超市林立,購物便利,人力資源成本也較為高昂。

所以要複製此模式,要考慮很多因素,例如:適合澳門消費者模式的平台銷售而街上買不到的特色差異商品有甚麼?考慮成本元素,定位能否有足夠客戶支撐成本開支?除了本地競爭,市民可通過內地平台採購。對中小企而言,除了選擇本地電商,亦可參與內地電商,亦有銀行可為本澳中小企與合資格的電子商務平台提供支付及結算服務。因此,再開發一個平台,要清楚分析好投入產出是否划算。

建議個案企業首先做好定位規劃;例如研判市場規模能否足夠支持企業生存或成長,了解客戶群消費特性,嚴格定位好平台服務,最好還要完善物流配套等。透過定位規劃找出自身的競爭優勢,發展差異化服務,最終在市場產生品牌印象。澳門作為中葡平台,個案企業可把握在內地發展優勢,利用澳門的獨特優勢,嘗試轉換思考角度,把平台服務不局限於本澳市場,發展為跨境電商,把澳門特色商品、手信及文化產品推到內地及葡語系國家的旅客及消費者,開拓更龐大市場。

財務小知識

毛利(Gross Profit)是指商品銷售收入(售價)減去商品原進價後的餘額。可以理解為毛利=產品銷售收入-銷售時實際成本。若毛利不足以補償進貨成本與流通費用,商戶就會發生虧損。

本地電商平台經營不易

【生產力角度】電商平台經營模式有多種,今期個案企業推出的應屬B2B2C(第一個B是商品供應商、第二個B是電商平台,C是消費者),即是以“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為中心,為想透過網上銷售商品的商家提供開店平台,提供交易所需的行銷、物流、金流、資訊流等配套。平台獲利來自向商家收取的開店設立費、服務費及營業額抽成。

澳門有多個電商平台,經營模式有B2C、B2B2C,普遍來說,與成功經營仍有距離;業界常提到的局限包括有居民購買習慣的調整和電子支付的便利性,面對本地還有外地平台的競爭。要脫穎而出,個案企業要訂立有差異化的長遠策略,首要釐清三個關鍵問題:(一)平台目標消費者是誰(本澳居民?外地人士?)?他們所尋找的商品是甚麼(生活雜貨?澳門或葡語系國家特色產品?)?他們為甚麼要從電商平台購買?(二)為甚麼目標消費者會選擇使用我的平台? (三)為甚麼商家會選擇進駐我的平台?商家除考慮平台是否合適其銷售商品的特性和目標消費者,進駐關鍵取決平台人氣是否夠高、提供配套服務是否優質,所付成本是否符合性價比。要注意人力緊張、技術欠缺的中小型商家,可能更傾向選擇與一個B2C平台合作,讓自身扮演單純向平台供應商品的角色,好把心思集中在商品,而不是行銷、導入人流、物流等方面。此外,建議日後向中小企推介平台服務時,個案企業可與本澳不同商會合作,好借助商會會員網絡及號召力。技術培訓方面,生產力中心現設有經營電商平台所需掌握的各項專業知識基礎培訓,包括伺服器、數據庫、網絡、網站、手機App等課程。

學者點評:順勢而為爭取特色市場

電子商務在中國大陸市場確實發展很快,手機支付和網絡購物甚至已經達到世界第一的水準。很高興案例企業“蕉碳科技”在這波潮流中,於遊戲平台及廣告業務市場取得一定成功,但是成功模式不一定能在澳門複製。澳門地理面積很小,人口不多,本地市場有限,本來對於電商平台的某些業務就有極大限制,何況很多澳門人也可以直接使用微信或淘寶來購物或支付,要和龍頭企業競爭目前看來幾乎是以卵擊石。

電子商務很講究市場規模(market scale)和市場區隔(market segment)兩項重要條件,但這兩項條件澳門都不具備,所以沒有強大特色和優勢業務能量的電子商務,在澳門實在很難發展,幾乎是毫無可能和中國內地行業既有龍頭競爭;即使是特區政府在博彩業深度調整下,積極響應國家“互聯網+”發展方向,推動電商平台和第三方支付發展,但要開發一個屬於本澳特有的電商平台,筆者實在持強烈保留態度。

租金及人資壓力是本澳企業普遍問題。由於業務性質,“蕉碳科技”應該可以避開高價舖租,但是人資方面的壓力仍舊不可避免。“蕉碳科技”面臨的人力資源問題不是從單一企業層面可以解決的,必須持續觀察澳門政府對於人力資源政策方面的進一步發展,才有可能根本解決。

澳門目前現存的幾個電商平台,經營都比較辛苦,少數幾家比較成功的,都是有其利基市場(niche market)的支持。所以與其說“先開發平台再爭取市場”,不如“先抓住市場再開發平台”。要說在市場中突出自己的電商平台形象,不如想辦法直接近進入有明顯特色的空白市場,和遊客與會展有關的市場是可以考慮的方向,畢竟這是澳門的傳統強勢項目,一般來講電子商務要能從地區或經濟體本身強勢項目著手,比較容易成功。聯合中小企推廣產品是一個可能的方向,不過如果能取得更多來自政府或主要商會的支持,成功機會和整合速度將會大大提高。例如『本地中小企採購計劃』就是有政府和中華總商會的鼓吹和響應,加上大型博企的紛紛配合,便為本地中小企開創了良好的商機。多家中小企因此受惠起死回生,甚至開啟了之後邁向國際市場的機遇。如果“蕉碳科技”要自己的力量去整合澳門中小企業,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預計過程將會相當辛苦,所以建議一定要順勢而為。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系副教授 劉丁己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