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診斷】日系花店低成本試水 創新款式引客
【中小企特區】花能為生活增加亮點,賦予不同場景獨特魅力和情感溫度,亦是熱門的生意賽道。澳門的花店密度高,競爭激烈。開業一年的禮枝(Firstlove)花店,憑借日系風格與高性價比定位,摸索屬於自己的發展空間。店主Kitty與其創業夥伴以對花藝的熱忱為起點,通過持續創新和精準市場策略,希望在消費疲弱環境中逐步打開市場。
分割店舖降租金
Kitty的創業之路源於對花藝熱愛,通過專業課程系統學習花材搭配、保養等知識,以及網絡教程、閱讀行業書籍,緊跟花藝設計趨勢。去年六月,她與合伙人決定共同開啟創業之旅。考慮到缺乏創業經驗,團隊選擇“低成本試水”模式,租賃“分割式店舖”,狹小的空間雖然限制陳列規模,但也降低租金成本,為團隊提供更多試錯機會。
定價更具親和力
創業初期從花材養護技巧到穩定進貨渠道,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團隊成員親自摸索,當中艱辛可想而知。禮枝花店選擇以“日式簡約風”作為差異化競爭策略,在包裝設計上,摒棄繁瑣裝飾,採用素色包裝紙搭配小量緞帶,突出花材本身的自然美感;在花材選用上,引入澳門市場少見的乾花品種,豐富產品線。定價方面,小型花束集中在100至300元區間,相較同類花店更具親和力。Kitty解釋道:“小本經營模式,讓我們在成本控制上更靈活,同時也考慮到澳門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
KOL探店助推廣
澳門居民對“儀式感”意識相對薄弱,即便在裝修上投入不少資金,開業後客流量仍十分有限。面對困境及時調整策略,從宣傳和產品兩方面入手。在營銷層面,團隊將重心轉向社交媒體,通過精心拍攝的花束圖片、邀請本地KOL進行探店推廣,逐步擴大品牌影響力。在產品創新上,推出招牌“蛋糕花”——以鮮花、仿真花或乾花製作成蛋糕造型,兼具視覺衝擊力與實用性;“有錢花”將現金與花藝巧妙結合,既保留花束美感,又增添祝福寓意,獲得“創意有價值”的好評。
淡季上線保熱度
經營策略的調整逐漸顯現成效。花店銷量穩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持續擴大。節慶檔期成為銷售主力,在情人節、母親節、聖誕節等重要節點,團隊會提前設計主題花束,滿足消費者需求。淡季則專注於線上運營,保持品牌曝光度。Kitty坦言,目前花店尚未實現收支平衡。除租金、人力成本外,花材保鮮損耗、高額電費以及持續的宣傳投入,都給運營帶來挑戰。尤其在澳門消費市場整體疲弱背景下,花束作為非生活必需品,銷售難度進一步加大。
現階段注重品牌積累,不追求短期回本。未來,團隊計劃繼續創新產品線,嘗試推出“公仔花”等新品類,“當發現這條路不好走,就換路試試”,希望為自己興趣持續努力,只要“收到花的顧客開心,覺得物超所值”,就達到創業初衷。
澳門日報記者 張麗真
經營三問
1.在消費力疲弱下,如何挖掘非節日潛在需求?
2.對於深化品牌特色、吸引長期客戶的建議?
3.宣傳費用上漲,流量成本高,有何創意行銷手法?
聯絡人:Kitty
電話:68851243
地址:澳門順成街22號威利大廈
青企: 增月訂服務 穩現金流
【青企診斷】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建議:
今期的個案為花店,首先花並不是必需品,而且在澳門花店不少,經營上必須要花心思去吸引客戶,更要花時間去儲一些長期的客戶或企業客戶。根據資料現在店舖還未達到收支平衡,首先希望提高知名度但沒有計劃在短期回本。雖然店主沒有計劃在短期回本,但必須要設定一個回本期限,並按著目標去修正和更改經營方針和狀況,才是企業的正確經營模式。
首先、消費力疲弱如何挖掘非節日潛在需求:店舖開始有熟客的情況下,可以增設月訂服務,讓客戶已付月費的方式每隔幾天可以在店舖取花,要多這類型月付客戶,就可以穩定店舖的現金流;另外可以嘗試接觸附近的企業例如寫字樓或餐廳,提供定期的辦公地方的花藝佈置或餐廳餐桌的花藝。
第二、對於深化品牌特色的建議:現在以日式簡約風來經營,所以在材料和佈置上也應該多用環保材料或再生材料,以突出自然與簡約的品牌DNA;另外應該要以會員制度來營運店舖,並定期舉辦會員活動來提高客戶對於品牌的忠誠度,例如可以非定期舉辦一些簡單的一次性工作坊。
第三宣傳方面:其實除了找網紅之外,現在也非常流行由店主自行拍攝一些專業性的片段,例如就客戶如何選擇花藝,如何以100元或某個價格選擇不同種類的花來佈置家居;嘗試經營花樽回收服務,即在店舖購買的花瓶用了一段時間後還可以以折扣換取其他款式,讓客人持續流轉消費。
中銀中小企:花藏彩蛋 激發分享
【中銀財務建議】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建議:
1. 聚焦日常情感場景
儀式感營銷:例如推出"周一治癒花束"、"周五犒賞花盒",主打職場減壓、自我獎勵概念。
生活場景綁定:開發"餐桌美學瓶花"、"書房迷你綠植"系列,強調日常空間美化功能。
2. 訂閱制與會員體系
周/月訂花服務:推出"四季花語訂閱",每月主題花束+養護卡片,鎖定長期客群。
企業合作:與寫字樓、咖啡館合作"辦公桌周花",以企業福利形式滲透高頻場景。
3. 跨界場景延伸
聯名效應:與甜品店聯名"花與下午茶套餐",或與書店推出"閱讀伴手花束"。
公益屬性:推出"買花捐綠"活動,每束花收益部分用於社區綠化,增強情感價值。
問題二
1. 分層會員運營
設置"初遇-常客-摯友"三級會員,高階會員可參與限定花藝課、新品內測。
社群運營:建立"花友俱樂部",定期舉辦線上花藝直播、線下換花活動。
2. 打造記憶點服務
藏花彩蛋:在花束中隨機放入二次元角色小卡或種子盲盒,激發社交分享。
售後增值:提供免費瓶器租借、線上養護咨詢,延長服務鏈條。
問題三
1. 精準流量捕獲
加入我行"中銀商家券平台":商戶無需技術成本開發,簽約後即可簡單入駐,以加大企業曝光率,另有分享有禮活動(裂變),以分享,好友助力,達到宣傳效果。
花束重生計劃:鼓勵顧客曬乾花改造作品,優秀案例返現並置頂賬號展示。
數據驅動:通過掃碼評價收集用戶偏好,動態調整產品結構。
體驗溢價:將損耗花材製成押花書簽等周邊,提升資源利用率。
生產力: 調研拓新消費場景
【生產力角度】生產力中心對本周個案建議:
一、在發掘非節日的客群方面,可透過市場調研,分析不同的消費群體在非節日期間的消費習慣與偏好,進一步開拓新的消費場景。例如,尋求與本地企業合作,提供商業空間使用的花藝裝飾服務。此外,可配合家庭客群的佈置需求,銷售仿真花、永生花,吸引家庭用家購買並在家中進行簡易的花藝裝飾,增加互動性與趣味性。
二、在深化品牌特色方面,業者可根據當前經營策略作考量,從品牌內涵及產品方向著手,逐步打造獨特的品牌特色。例如,在產品設計上融入澳門本土文化元素,銷售有機種植的花卉產品等。另外,安排店舖員工進行花卉知識和顧客溝通技巧方面的專業培訓,為客戶提供專業的購買建議和服務,以及為客戶提供高效的服務流程及售後服務,這些都能維繫店舖與新舊客戶的關係,提升顧客的忠誠度。
三、在提升行銷策略方面,業者可結合澳門本土文化,製作以“澳門花藝與本土文化”為主題的短視頻,介紹澳門的歷史建築、節日習俗及相關花藝設計,透過社交媒體平台進行傳播,吸引本地居民和遊客的關注。此外,店舖亦可透過參與社區文化活動,或與社區團體合作開展花藝教育活動,提升企業形象及知名度,增加曝光度,吸引潛在客戶。
生產力中心面向企業提供一系列營商及管理的課程,有意了解可瀏覽中心網頁www.cpttm.org.mo或致電2878 1313查詢。
拓展商業市場並宣傳特色產品
【學者分析】案例企業禮枝(Firstlove)花店在激烈競爭中,仍堅持經營,雖尚未收支平衡,但近期營銷創意新品,頗受肯定也算有所進展。澳門零售市場有限,花也非生活必需品,保質期也短,同時淡旺季銷售差異明顯,未來如要讓業務增長,有以下建議:
第一,加強拓展澳門商業市場:只做本澳街坊以及節假日零售市場雖然可以維持運營,但要做大做強比較困難,畢竟本澳街坊市場規模有限,而節假日北上或出國的趨勢依然明確,所以一定要拓展到商業市場,才有機會突破目前格局,更上一層樓。建議在澳門加強推廣酒店、度假村、水療中心、會展、演唱會、高端企業等商業機構的市場,從場地佈置、訂製活動、公司擺設等方面入手,與機構簽訂長期固定供貨與服務合約,抓住澳門節日節慶與盛事活動的機遇,有助擴大業務與營收。在澳門大部分的花店都要有固定客戶加上多元客源才容易生存,對於B2B(商業對商業)以及B2C(商業對顧客)兩方面都要兼顧,比較穩妥。目前僅針對零售市場,較難快速增加營收。針對商業機構例行或特殊活動的季節佈置(好比聖誕、情人節、新年花藝佈置)是龐大商機。澳門產業目前強調非博彩元素,各大休企和酒店運營商更加重視中場顧客與多元化活動,對於花卉元素,有不小的需求。另外會展、旅遊、演唱會、婚禮旅遊、員工招待等等非博彩活動,也都有購買花卉和花藝佈置的商機。
第二, 善用「本地中小企採購合作計劃」:為配合澳門特區政府扶持中小微企政策,並協助中小企業開拓業務、尋覓商機,澳門中華總商會聯同澳門主要龍頭休企運營商,共同舉辦本地中小企採購合作計劃,至今效果不俗,建議禮枝花店向本澳大型企業洽詢本地採購合作計劃的政策,借力政策優惠與重點支持,大型企業的小小訂單,都可以讓禮枝這樣的中小企業,獲得大補與突破,進而有機會進一步拓展商機。
第三,澳門零售市場持續重點宣傳特色產品:如果還想繼續加強澳門本地零售業務拓展,建議在諸多產品中,強力宣傳並主推特色創意爆款,持續搭配目前IG和Threads等主流社交平台宣傳,爭取在節假日畢業季等特別日子,衝高營收,並在眾多花店中脫穎而出。如人手充裕,可以和學校、教育中心等合作開辦花藝課程或工作坊外,提高知名度。對於資源和人手有限的中小微企來說,產品線不是越多越好,反而是越專精越好。有特色產品和網路宣傳,有助樹立獨特品牌形象,配合課程與工作坊,能推廣花藝並拓展客源。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劉丁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