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診斷】越南餐廳堅守本地 尋休企合作再擴張
【中小企特區】澳門作為“美食之都”,各國美食雲集,越南菜在澳門亦擁有不少支持者,地道的越南風味餐廳深受歡迎。“上河內咖啡”主打越南粉、越南咖啡等美食,官也街首店在疫情期間開業。負責人之一的Jack認為越南菜“有得做”,雖然現有的兩店在經營過程遇到不少挑戰,包括牌照、食材採購、生意下滑等,但對澳門餐飲市場有信心,希望繼續開店。
開店填補市場空白
Jack表示,“上河內咖啡”由三人合資七位數經營,回想起三人在加拿大留學時,基本上一日三餐都接觸到越南美食,因此對越南菜情有獨鍾。求學回澳後,卻找不到自己喜歡的越南味道,認為“有得做”,因此加入餐飲行業,開設越南餐廳,希望將當地的美食文化帶到澳門。
他直言,開店過程是一步一腳印,皆因疫情出現是始料不及的事,只能硬着頭皮去做。首間店o舖進駐官也街,是看好旅遊區的發展潛力;直至二三年底再進駐休企開設第二間店,除了有常見的越南美食,還有火鍋、燒烤和具特色的越南菜,無論人手、座位都較首店多,可發揮的空間相對較大。為了更貼近越南風味,該店主打的越式滴漏咖啡是選用越南進口咖啡豆,希望保持原有味道。
現在回想起來,直言開業首一、兩年生意最好,始終疫下人員流動受限,澳門人“困獸鬥”加大了內需,對本地中小企商戶的生意都有利。投資的數額亦已經回本。
面對不少經營困境
至於經營困難,他坦言申請餐飲牌照過程太長,這對於中小企而言並非好事,始終每日都牽涉到成本,未獲發牌照難開門做生意。此外,現時經營環境轉差,澳門人熱衷北上消費,生意明顯下滑。為了開拓本地人生意,只好加入外賣平台,可是平台抽佣高,中小企利潤極低,形容等同“白做”,生意難有改善。還有人手不足、供應商貨價不太透明等問題,經營難度加大。
做好品牌發光發亮
雖然進駐內地市場是不少中小企的心願,認為發展空間更大,但其實內地人口基數大,經營環境、價格、貨源等各環節比澳門更難控制,因此即使澳門餐飲業嚴重內捲,需要不斷創新才有生存空間,但仍然希望留守本地市場發展,讓更多人看到澳門的餐飲品牌都可以發光發亮,出品絕不差。
談到未來發展?他希望在澳門半島尋找合適舖位再開分店,但有一定難度。要保障到人流,直言進駐休企旗下項目是方法之一,所以發展大方向可能都是依靠與休企合作,才會有更大的出路。
圖文澳門日報記者 周月華
上河內咖啡地址: 百老匯美食街
電話:63302166
經營三問:
1. 越南餐廳在澳門的發展潛力如何?
2. 疫後不少堂食店生意大減,該店怎樣突圍?
3. 該店宣傳上應瞄準哪些客群較合適?
青企:推高顏值高性價比越菜
【青企診斷】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建議:今期個案在疫情期間開設的越南餐廳,根據資料現在已經回本,未來如何在經濟下行和消費外移下經營好業務和發展。第一、越南餐在澳門的發展潛力;在澳門一直有人經營越南餐,大多數在民生區和做平價為主,今期的上河內開設在旅遊區,裝修和食材比現有的高一層次,正好填補中價或偏上的越南餐空缺。現在客人無論是本地或遊客都希望能夠打卡,在經濟下行下願意消費一些負擔得起的輕奢餐飲提高生活質素。第二間店舖在休閒企業項目內,地方較大而且可以嘗試更多不同的菜式,可以作為新菜式的試點;在本地客源上,由於越南菜仍屬於小眾,若果能夠維持正宗口味,可以吸納本地年輕消費族群。
第二、疫後不少堂食生意大減,如何突圍方面:資料提到現在由於經濟下行和消費外移,所以加入外賣平台,但平台收費高昂,盈利難有改善。除了平台收費高昂,現在澳門有很多人流稀少的商場也改建成為外賣餐飲店的集中地,變成競爭過分激烈,所以在餐單設計和宣傳方面應該集中告訴消費客戶群體,堂食才是餐廳的主打,並開發季節限定菜式、增設例如越南文化的主題餐飲活動,吸引客戶到店體驗,而非留在外賣店範疇做惡性競爭,因為專做外賣的店舖一般會選擇商場店舖或租金平的小店,所以在競爭上沒有優勢。在堂食牌照方面,申請牌照時間長一直是澳門開店的詬病,但本屆政府最近承諾將會改變發牌的程序和申請時間,有望將來堂食店的發展。
第三、宣傳應該瞄準哪些客戶群體:由於首間店舖的裝修傾向年輕化和相對高檔,未來也應該主要針對旅客和本地年輕族群市場,推廣高顏值菜式,展示其高性價比的越南菜。宣傳上可以利用短視頻展示各種高端但價格相宜的食材,強化正宗性。第二間店舖因在休閒企業內,而且空間較大,應多推廣團體或家庭客聚會,變成兩店可以雙線發展吸引不同客源。
中銀中小企:定期推新菜引嘗鮮客
【中銀財務建議】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建議:
1.越南餐廳在澳門的發展潛力方面:
越式菜雖然未必是澳門本地主流菜式,但由於澳門飲食文化多元性,特色風味餐飲在本澳餐飲業實佔有一席之地,尤其在澳門旅遊業相對回穩發展的同時,無論是本地內需或是面對旅客嘗鮮需求,仍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2.疫後不少堂食店生意大減,突圍方面:
疫後居民消費習慣無疑已經改變並遷移,此時企業更需要維持清晰的定位以在本澳越南餐廳,更甚在餐飲業界中突出亮點、穩住地位,企業除了依靠風味特色及品質等硬實力,仍需定期推陳出新“噱頭”產品或活動並有效宣傳開去,以重新吸引一波“嘗鮮客戶”光顧或回訪,滿足客戶追求新嘗試的心理,同時可以研究宣傳策略,包括不同的宣傳平台、宣傳方案等等,例如到店消費享有額外的優惠、贈送小食等,以推動到店人流,降低平台成本。
3.該店宣傳上瞄哪些準客群較合適方面:
餐廳可考慮分別針對居民客群和旅客群體研究宣傳策略,劃分不同群體,其關注點可能有所差別,除了食物質量本身,前者可能更著重便利性或性價比,後者可能會更受到社交媒體的影響,故投放的資源與側重或有所不同,亦可考慮對不同門店的特色包括裝潢、產品或優惠進行差異化,針對目標人群或差別化定位開展宣傳工作。
生產力:拓企業客戶及線上銷售
【生產力角度】生產力中心就本周個案建議如下:
一、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居民和旅客對多元美食文化的接受度較高, 故此越南美食文化具備一定的吸引力。澳門各類特色餐廳比比皆是 ,店舖需要進一步提升競爭力,特別是在菜品質量、服務質量和環境氛圍等方面,以吸引更多顧客。此外,除了吸引旅客和本地居民,還應考慮拓展企業客戶,如與本澳企業或機構合作提供團體用餐服務,或與酒店合作為其客人設計越南美食體驗套餐。
二、 為了實現業績突破,可以採取多種措施。首先是結合本地消費者的口味偏好及飲食趨勢持續推出新菜品,對傳統越南菜進行改良,創造獨特菜餚。其次,除了外賣服務,也應考慮開展線上銷售業務,例如銷售越南特色食材、調味料及咖啡豆等半成品,通過線上平台擴大產品市場。三是定期利用促銷活動,如限時折扣和滿減優惠,吸引消費者複購。
三、 在宣傳推廣方面,可針對不同客群進行針對性的營銷策略。如對於年輕消費者,應打造顏值高的特色單品,因為這類客群對新鮮事物接受度高,且重視社交分享,這方面可通過社交媒體平台進行宣傳,推出適合的推廣活動,如學生優惠、節日特惠及打卡活動等。其次,針對旅客可在餐廳內設置旅遊紀念品展示區,提供越南特色紀念品,以增強他們遊澳的多元消費體驗。
生產力中心面向企業提供一系列營商及管理的課程,有意了解可瀏覽中心網頁www.cpttm.org.mo或致電2878 1313查詢。
保留核心品牌特色多元增收
【學者分析】本次案例企業上河內咖啡Cafe Hanoi品牌形象突出,主打越南咖啡與餐食,在官也街旅遊區頗受好評,同時在澳門眾多小清新咖啡廳中,成功凸顯差異化特色,有一定口碑。店鋪裝修同樣具越南特色,餐點與咖啡品質良好,店內消費與外賣都有。而在百老匯的分店則略有不同,在產品線、定位與價位上,更加進取多元。不論如何,如同眾多中小企一樣,上河內咖啡目前也面臨客源、銷售、利潤與營收的挑戰。以下根據目前經營情況,給出建議:
新元素有助業務,仍須保持品牌特色
上河內咖啡近來積極引進不同元素,包括現場演唱或演奏、寵物餐單,越南啤酒,等等新元素,看的出來為了拓展客源,做出許多努力,這方面值得鼓勵。的確面對居民北上消費、堂食減少、遊客消費習慣改變等等情況,的確需要有改變,才能緊跟市場。所幸上河內兩家店都在旅遊熱門地,因此建議平日可以做些本地居民生意維持營收,但節假日主要還是應該更多鎖定遊客生意,通過現場演唱或演奏、寵物餐單,越南啤酒等不同元素,讓不同類型的消費者體驗更好,不論本地居民或遊客都能找到有興趣的消費動力。例如針對本地居民,寵物餐單和演奏演唱都是能聚集消費者的好方法。好比澳門居民在週末可以輕鬆北上消費,已經逐漸形成習慣,但是要帶寵物北上仍有諸多限制不便,這正是上河內咖啡的市場機會。而演場演奏會可以吸引表演這的親友團和粉絲,也可以讓上河內咖啡的文藝形象更加明顯,也可以吸引人氣讓現場更熱鬧,有助提高品牌形象與知名度。
說好澳越故事,加強宣傳提高知名度
上河內咖啡在澳門具有一定知名度,在IG以及FB等平台都有宣傳,但澳門主要遊客主要來自內地,總體而言,上河內咖啡在地遊客心目中的知名度還有待提高。建議上河內咖啡加強在內地遊客市場喜愛的社交媒體宣傳,例如小紅書、抖音等平台,加強網路宣傳,並且說好澳門與越南之間的歷史故事,可以提高遊客到澳門的越南餐廳消費的興趣與動力,同時提高自身品牌於主要遊客(內地)市場的知名度,有助於吸引更多遊客光顧,增加客流量以及店鋪營收。
平日加強午市套餐
上河內咖啡的店鋪集中在氹仔,分別官也街和百老匯,假期與週末的生意應該可以,但是工作日的午市則可能人流較少。建議上河內咖啡可以加強具吸引力的午市套餐,有助於吸引附近休企或大學的上班族及學生,前往消費或點購外賣,增加企業營收。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劉丁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