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診斷】澳企一站式助內地中醫藥“出海”
【中小企特區】近年來,中醫藥大健康產業作為四大重點產業之一,迎來較好發展契機。扎根澳門近十五載的美康行,不僅在澳門市場站穩腳跟,更逐步成為連接內地與海外市場的重要橋樑。至今美康行助力逾二十個內地品牌在澳門實現產品轉化、包裝升級,未來將持續深化“中醫藥國際化”戰略,推動更多中醫藥品牌有序“出海”。
美康行董事總經理趙爽介紹,公司於二○一○年在澳門正式成立,擁有一個涵蓋藥物註冊、進口、倉儲、物流等領域的專業人才團隊,為中醫藥品牌“出海”提供一站式服務,助力內地優質中醫藥品牌進入海外市場。
產品轉化突出功效
一直以來,美康行充當批發代理商的關鍵角色,積極挖掘內地優秀的中醫藥品牌,幫助品牌在澳門實現產品轉化,至今已協助二十多個內地知名藥企品牌在澳升級轉化。她舉例指,以太極集團的急支糖漿、藿香正氣口服液等內地知名產品為例,公司協助品牌依據澳門和內地不同的法規要求,對產品進行包裝改造與升級,如內地不允許產品明顯突出功效,但產品來澳轉化後,可以根據本地法律法規進行處理,讓消費者清晰了解產品優勢。完成註冊和包裝升級後,該公司不僅將相關產品全面鋪設至澳門各大銷售渠道,還助力其開拓海外市場。
佈局東盟葡語市場
目前公司把東盟地區作為海外市場拓展重點,尤其是擁有龐大的華人群體的泰國,因當地草藥科與中醫有諸多相似之處,當地民眾對中醫藥的接受度較高。除泰國外,該公司借助澳門的中葡平台優勢,積極幫助有需要的品牌開拓葡語系國家市場,只要市場存在需求,公司就會持續探索新的海外市場。
此外,公司更積極與科研工廠開展合作,實現“內地品牌、澳門製造”,達成兩地優勢互補,打造優質產品。
疫後重健康商機大
疫情過後,企業迎來全新經營環境。趙爽認為,從消費者層面而言,疫情促使人們健康意識顯著提升,對中醫藥大健康產品需求持續上漲,消費者更傾向藉着中醫藥的溫補特性調養身體,帶來不少商機。隨着澳門增強對中成藥品監管,雖增加產品引進難度,但可進一步提升消費者對市場產品的信任度,加上政府“1+4”經濟適度多元政策的大力扶持,有信心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前景越發向好。
談及未來規劃,該公司將持續深化“中醫藥國際化”戰略,致力打造澳門品牌標桿,佈局“大健康+醫療科技”,強化自身作為供應鏈樞紐的功能,拓展區域服務網路。同時,積極借助澳門“中葡平台+橫琴政策”的東風,並持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中醫藥品牌有序“出海”。
打造澳文旅健康IP
因應特區政府對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的支持,計劃借助大灣區豐富的醫療資源和內地龐大的消費市場,構建“澳門品牌、灣區製造、全球銷售”的產業閉環。同時,還希望打造澳門文旅健康IP,將其與旅客消費場景緊密結合,讓中醫藥國際化,為澳門經濟多元發展貢獻力量。
澳門日報記者 馮靖欣
經營三問:
1.如何更好提高服務質量,拓展內地企業合作?
2.如何藉著各項政策東風,推動企業發展?
3.如何配合本澳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
地址: 澳門漁翁街354號南豐工業大廈第二期6樓F座
電話:(853) 2875 3149
青企:建跨境服務平台 推套餐包
【青企診斷】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建議:
今次個案已經擁有十多年經驗的藥品批發和助內地中藥出海的企業.基本生意盤應該穩定。接下來,要思考如何利用好政策幫助企業做大和打開新市場。
第一、如何更好提高服務質量並拓展內地企業合作:首先企業已經有豐富的經驗。根據資料過往已經協助20多個內地企業在澳升級轉化,未來要和內地企業合作必須要強化一站式服務的能力,例如公司內部需要開發一些類似中醫藥跨境服務的平台,集合法規、註冊流程、供應鏈等可視化功能,預計未來將會有大量中藥用澳門這個平台出海;另外需要深化和企業的定制服務,推出協助內地企業的套餐包,例如基礎服務就是法規配合和包裝升級;進階就是加上海外市場進入的策略和渠道匹配;旗艦套餐是再加上產品聯合研發和品牌聯合營銷等不同服務讓企業選擇。
第二、如何借助各項政策東風推動企業發展:活用中葡平台這個涉及南美、歐洲和非洲、亞洲的國家認證平台推廣,開發葡語國家制定產品包,並利用澳門有中醫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優勢和內地企業合作,爭取開發屬於自己的藥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並推出澳門認證,以增強信心;將來可以利用大灣區的產業鏈資源,推行澳門品牌+灣區製造的模式。
第三、如何配合本澳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有條件下可以思考打造文旅+健康的IP,綜合澳門旅遊城市的定位開發中醫藥主題的路線,例如和餐廳或酒店合作推出藥膳的體驗,和相關部門共同推動主導制定藥食同源的澳門目錄,例如把枸杞、靈芝等原材料在葡語國家推動食品身份認同。
中銀中小企:打造文旅健康IP
【中銀財務建議】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建議:
一、如何更好提高服務品質,拓展內地企業合作方面:
1. 加強專業團隊建設
- 持續培訓:定期組織團隊成員參加中醫藥法規、國際標準、市場行銷等方面的培訓。例如,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藥品註冊法規,邀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確保團隊成員能夠精准把握各地要求,為內地企業提供更專業的註冊指導服務。
- 人才引進:招聘具有中醫藥研發背景、國際商務經驗以及多語言能力的人才。比如招聘精通葡語、英語等外語的專業人才,以便更好地與葡語系國家和東盟地區的企業及監管部門溝通,拓展業務。
2. 優化服務流程
- 建立一站式服務平臺:進一步整合藥物註冊、進口、倉儲、物流等環節,打造數位化服務平臺。內地企業可以通過該平臺即時查詢產品註冊進度、庫存情況以及物流動態。例如,通過平臺的智慧提醒功能,及時通知企業產品註冊所需的補充材料,避免因資訊滯後導致的延誤。
- 設立客戶回饋機制:定期收集內地企業對服務的回饋意見,及時調整服務策略。比如,通過問卷調查、電話回訪等方式,瞭解企業在產品轉化、包裝升級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針對性地改進服務。如果企業反映包裝設計環節耗時過長,可以優化設計流程,引入更高效的包裝設計軟體和團隊。
3. 拓展合作管道
- 參加行業展會和論壇:積極參加內地的中醫藥行業展會和論壇,展示美康行在澳門及海外市場的成功案例和資源優勢。例如,在“中國中醫藥博覽會”上設置專門的展位元,介紹公司在產品國際化方面的經驗,吸引更多的內地中醫藥企業前來洽談合作。
- 與行業協會合作:與內地的中醫藥行業協會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借助協會的資源和影響力,推薦美康行的服務。比如,與“中國中藥協會”合作,共同舉辦中醫藥國際化研討會,邀請內地企業參加,推廣美康行的“內地品牌、澳門製造”模式。
二、如何藉著各項政策東風,推動企業發展方面:
1. 深入研究政策並制定應對策略
- 政策解讀與分析:設立專門的政策研究小組,深入研究澳門特區政府的“1 + 4”經濟適度多元政策、大灣區相關政策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等政策檔。例如,分析“1 + 4”政策中對中醫藥產業的稅收優惠、土地使用優惠等條款,制定相應的項目申請計畫。
- 專案申報與爭取:根據政策要求,積極申報相關的扶持專案。比如,針對澳門特區政府對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的扶持政策,申報建設中醫藥研發基地或國際化行銷平臺專案,爭取政策資金支援,用於提升企業的研發和行銷能力。
2. 利用政策優勢拓展市場
- 中葡平臺與橫琴政策:充分利用澳門的中葡平臺優勢,加強與葡語系國家的貿易往來。例如,借助橫琴的稅收優惠政策和通關便利措施,建立中醫藥產品加工和倉儲基地,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產品在葡語系國家市場的競爭力。
- 大灣區政策協同: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利用大灣區的產業協同政策,整合資源。比如,與廣州、深圳等地的中醫藥企業合作,共同開展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活動,借助大灣區的產業集群優勢,提升美康行的市場影響力。
3. 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與合作
- 建立定期溝通機制:與澳門特區政府的經濟、衛生等部門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及時瞭解政策動態和監管要求。例如,每月與澳門衛生局就中醫藥產品註冊和監管問題進行溝通,確保企業的業務符合政策法規要求。
- 參與政策制定與回饋:積極參與政府組織的政策研討會,為企業自身發展爭取更有利的政策環境。比如,在政府制定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時,提出美康行在產品國際化方面的建議和需求,推動政策的完善和優化。
三、如何配合本澳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方面:
1. 加強與本地企業的合作與交流
- 建立產業聯盟:聯合澳門本地的中醫藥企業、科研機構等,成立中醫藥大健康產業聯盟。通過聯盟的形式,共用資源、技術和市場訊息。例如,與本地的中醫藥科研機構合作,共同開展中醫藥產品的研發和品質提升工作,提高澳門中醫藥產品的整體水準。
- 開展聯合行銷活動:與本地企業合作,共同開展中醫藥大健康產品的行銷活動。比如,在澳門舉辦中醫藥文化節,聯合展示澳門本地和內地的中醫藥產品,提升澳門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 推動產學研合作
- 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加強與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高校的中醫藥科研機構合作,開展產學研專案。例如,與高校合作建立中醫藥研發實驗室,共同開展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推動中醫藥產品的創新和升級。
- 人才培養與引進:與本地高校合作,開設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相關的專業課程和培訓項目,為產業發展培養專業人才。同時,積極引進內地和海外的中醫藥專業人才,充實澳門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的人才隊伍。
3. 打造澳門中醫藥大健康品牌
- 品牌建設與推廣:積極參與澳門特區政府組織的品牌建設活動,打造具有澳門特色的中醫藥大健康品牌。例如,推出“澳門中醫藥大健康品牌”認證體系,對符合標準的產品進行認證和推廣,提升澳門中醫藥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品牌知名度。
- 文旅健康融合:結合澳門的旅遊資源,打造中醫藥文旅健康IP。比如,開發中醫藥主題旅遊線路,將中醫藥文化體驗、健康養生服務與澳門的旅遊景點相結合,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體驗澳門的中醫藥大健康產業,促進產業的多元化發展。
生產力: 考取ISO增消費者信心
【生產力角度】生產力中心就本周個案建議如下:
一、在提高服務品質、拓展內地企業方面,美康行可深入了解內地企業的需求,特別是在產品出海過程中的痛點,如產品註冊、法規遵循及市場推廣等需求,以提供針對性服務。此外,定期舉辦專業培訓,邀請行業專家與法規顧問授課,提升團隊在藥物註冊、進口法規、倉儲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針對不同國家的法規變化,及時開展培訓,確保團隊成員能夠準確理解並應用相關法規,從而增強內地企業對美康行的信心。
二、在推動企業發展方面,可結合政策導向優化業務佈局,適時調整業務發展方向,加大在海外市場的拓展力度,並投入資源於產品打造。同時,強化品質控制,建立完善的品質監控體系,確保產品符合國際標準。企業可考慮適時考取ISO國際標準認證,透過加強產品認證和品質監控,增強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和認可。
三、在配合本澳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方面,打造澳門中醫藥大健康品牌,可加強本澳中醫藥企業的品牌意識,引導企業建立正確的品牌觀念,提升企業對品牌建立的重視程度,幫助企業掌握品牌建立的方法和技巧。其次,亦可加強中醫藥與現代醫療科技的融合。例如結合大數據、AI醫療等技術,提升中醫藥服務的現代化水準。
生產力中心面向企業提供一系列營商及管理的課程,有意了解可瀏覽中心網頁www.cpttm.org.mo或致電2878 1313查詢。
“一國兩制”優勢助中醫藥國際化
根據案例企業「美康行」的問題,提出以下營銷建議:
(一)以成功案例吸引更多優質品牌到澳門發展:案例企業「美康行」已經成功協助二十多個內地知名藥企品牌在澳升級轉化,擁有不俗的成績,值得讚賞。建議經營者以過去成功案例做為佐證,加強內地優質藥企信心,持續吸引並引進有意願的內地優質藥企品牌來澳落地、升級、改造、轉化,並考慮在合適時機推動品牌出海發展,發揮澳門中醫藥產業優質平台角色,有效拓展優質藥企品牌的市場份額與銷售量,讓更多海外消費者能獲得健康。內地大型品牌(如同仁堂、胡慶餘堂、雲南白藥、九芝堂等)因為歷史悠久且資源豐富,自有專業團隊協助出海,至於某些優質寶藏品牌,或許海外經驗有限,或者不擅長海外擴張業務,這正是「美康行」的潛在目標顧客。
(二)善用澳門“一國兩制“優勢,拓展海外市場:「美康行」立足澳門具有優勢,澳門是“一國兩制”的模範之一,具有進出口稅務優勢與資金自由流動的貿易平台,和葡語系國家有歷史故事,與東盟市場以及東南亞市場也有不少淵源,如今政策也鼓勵澳門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加上目前美國主動發動關稅戰,市場秩序正在重新調整,在這樣的全球化背景下,澳門在中醫藥貿易出海與國際化方面,可以扮演一定的關鍵角色,如何持續地將內地優質產品推介到澳門與海外,是未來發展重點。建議「美康行」善用澳門“一國兩制”在政策、稅務、資金、物流、法規等各方面的差異化優勢,持續積極將有潛力的優質產品,引進澳門甚至推出海外市場,協助擴大品牌的國際銷售與影響力。積極開拓東盟與東南亞等具有中草藥飲食養生傳統的特定市場是合理方向,宜通過當地優質的代理商和合作夥伴,擴大品牌的市場覆蓋面。
(三)引進有市場潛力與票房的品牌產品:內地有許多各類不同的中醫藥品牌與企業,如何根據目標市場的需求和偏好,將其引進澳門,正是「美康行」的關鍵眼光與優勢之一。建議「美康行」根據澳門與潛在海外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引進有市場潛力與票房的品牌產品,比較容易快速打開市場。如有需要,可以邀請目標市場的名人、知名運動員或醫學專家、科研專家為品牌代言,能夠較快融入當地市場,增加品牌的可信度、影響力以及消費者對該品牌的熟悉度。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劉丁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