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跨界經營忌盲目跟風
全球政局不穩,澳門經濟復甦步伐放緩,投資者信心受挫,多數企業“以不變應萬變”,投資意慾低迷。但市場“適者生存”,推動部分進取品牌突破業務邊界,嘗試“跨界經營”謀生路,這一現象在零售與餐飲行業尤爲突出。
消費降級浪潮下,大衆消費偏好“價廉物美”,深刻重塑市場格局。餐飲領域,曾受追捧的高端餐飲收縮,茶餐廳憑藉高性價比快速崛起,“兩餸飯”需求激增;而定位偏高的酒樓、酒店餐飲,生意明顯下滑。零售行業亦面臨考驗,消費者更重實用性與體驗感,傳統經營模式難以爲繼,倒逼企業尋求新出路。
在此背景下,港澳企業的跨界探索陸續展開。香港有麵包餅店進軍餐飲熱食領域,以“兩餸飯”爲切入點調整業務;澳門也不乏案例,服裝店引入咖啡業務打造“購物+品茗”複合場景,手信店增設牛雜、燒烤等美食追趕市場熱點。這些嘗試,彰顯了企業求變求生的迫切意願。
然而,理想與現實存在差距,多數跨界嘗試成效不佳。一方面,零售與餐飲的消費場景差異顯著,非高端零售品牌若盲目切入精品餐飲,易因資源配置、營運邏輯不匹配陷入困境;另一方面,中小企缺乏系統規劃,僅跟風調整業務,往往“格格不入”,成功轉型者寥寥無幾。可見,跨界的核心矛盾並非“要不要轉”,而是“如何轉”。
對渴望轉型的中小企而言,跨界的目標應是“求生與發展”,而非盲目跟風。相較於大企業,中小企資源有限,更需三思而後行:首先要梳理自身核心業務能力,深度綁定跨界領域與原有優勢,避免“爲做而做”;其次,打造差異化競爭力,在消費降級、大衆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通過優化經營策略減少與行業原有玩家的直接競爭,拓寬跨界求生空間。
港澳中小企跨界探索,既是市場壓力下的必然選擇,也是行業轉型的縮影。唯有找準方向、穩健佈局,才能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真正實現從“跨界”到“破界”的跨越。
春 耕
來源: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