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流通壁壘 實現高效流動

2025-11-04 15:58:38 2

    世界華商大會期間,舉行多場專題論壇。“專題論壇一:粵港澳大灣區未來:新質生產力”昨天舉行,有嘉賓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大中心城市各具優勢,基礎設施要做好互聯互通,人員、車輛、數據等流通,仍存在制度性障礙,要破除流通壁壘,才可實現要素高效有序流動。

    促內地優企借港出海

    論壇昨日下午二時假澳門威尼斯人三樓宴會廳舉行。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深圳大學智慧城巿研究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長郭仁忠,日本中華總商會常務副會長徐志敏,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長馬志毅在會上發表演講。

    蔡冠深表示,當前全球競爭加劇,有“企業不出海就出局,只有出海才能開新局”的說法。該會近年積極推動內地企業“走出去”,不僅覆蓋大灣區,也延伸至長三角、京津冀等地,助力企業拓展東盟、中東及“一帶一路”市場。

    他表示,香港正推出“品牌出海2.0”,積極打造國際品牌中心,推動內地優質企業透過香港走向全球。港府更成立出海專班,為內地企業提供法律、會計、諮詢等一站式香港強項專業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龐大、機遇眾多,蘊藏豐富商機,該會將繼續積極搭建平台,促進海內外華商合作,希望共抓灣區高質發展機遇。

    制度性障礙有待破除

    郭仁忠表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程度仍不及東京、巴黎等成熟都市圈,未來要強化軌道交通與基礎設施緊密銜接,推動鄰近城市從競爭走向協同合作。為提升系統整合效能,大灣區城巿的基礎設施要互聯互通,產業生態要深度融合,做好資源統籌配置,要素自由流動。此外,即使港珠澳大橋已重塑區域空間格局,但城巿間人員、車輛、數據等要素流通仍有制度性障礙,未來要破除流通壁壘。

    設跨境金融交易平台

    徐志敏以東京灣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作優勢對比。他認為兩大灣區各具特色、有合作空間。前者制度成熟,以軌道交通為骨架,精密製造與高端服務業為支撐;後者則活力四射、創新驅動,數字經濟與科技產業領先全球。兩大灣區形成良性競爭與相互借鑒的格局,值得全球灣區推崇。未來,雙方應在維護國際自由貿易體系、推動跨境貿易結算、深化金融協作、促進數字貨幣穩定、加強科技創新、擴大教育與人才交流等領域加強合作。

    馬志毅表示,澳門當前產業結構仍高度依賴旅遊博彩業,四大新興產業總體規模偏小,與旅遊業在產值、稅收貢獻上差距顯著。科研領域上游核心創新能力薄弱,中醫藥產業面臨下游市場營銷渠道不足等挑戰。還有粵澳兩地部分行業標準尚未統一,增加企業跨區域營運成本。

    他認為未來在科技方面,可依托橫琴建設“粵港澳聯合實驗室”,推進生物資料與數據跨境流動試點,實現科研數據、實驗設備及樣本的全面共享。中醫藥領域方面,透過“中藥灣區標準推廣應用工作協調小組”,加快共建中藥標準體系,強化檢測認證合作。文旅會展方面,推動展會資源共享與品牌共建,錯位發展,提升灣區會展業的國際影響力。現代金融領域則探索擴大澳門元在深合區的使用範圍,設立“澳琴跨境金融資產交易平台”,促進灣區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

  來源: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