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構建一站式法律服務樞紐
“粵港澳大灣區法律企業交流會”昨舉行,會上公佈粵港澳大律師的調研報告。報告提議構建“一站式”三地法律服務樞紐,由內地律師所提供“一站式”三地法律服務,直接指示香港大律師出具法律意見,提供更高效服務。
交流會由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IPLSA)牽頭,聯合澳門律師公會、香港律師會、香港大律師公會及廣東省律師協會等大灣區核心法律團體共同舉辦。昨日上午九時半假澳門銀河國際會議中心開幕,中聯辦副主任黃柳權、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丘應樺、澳門法務局副局長邱顯哲、澳門律師公會主席黃顯輝、IPLSA主席何君堯等出席。三百多名三地法律界代表、企業負責人及青年律師參會,以“法企對接、跨境破題”為核心,為大灣區法律服務融合與企業“走出去”注入新動能。
六百律師獲執業資質
何君堯表示,是次交流會正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六周年、大灣區律師執業試點辦法頒佈五周年的關鍵節點。截至上周,已有六百多名港澳律師通過試點辦法獲大灣區執業資質,灣區法律從業者迎來“服務國家戰略、拓展執業空間”的雙重機遇。
交流會期間舉行記者會。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公佈最新的有關粵港澳大律師的調研報告,涵蓋文化、市場競爭、稅務、政策、專業培訓等範疇的現有障礙,包括在稅務優惠時間要求的實際停留天數難以滿足,粵港澳三地的法律專業培訓學分未能互認互通。
協會提出一系列改善方法,包括建立“一站式”三地法律服務樞紐。舉例內地機構部門若需當事人提供香港/澳門法律意見書,只能以大灣區律師所在的香港/澳門律師所名義出具,即使該法律意見書由同一個大灣區律師所寫。若內地律師所可提供“一站式”三地法律服務,直接指示香港大律師出具法律意見,便可解決這問題,提供更高效的服務。
倡建灣區律師白名單
此外,倡議建立金融機構大灣區律師白名單、協助公證、放寬稅務優惠要求(如參照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的做法,取消居住日數要求,改為直接適用優惠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課時互認、培訓等。會後該報告將提交司法部、廣東省司法廳等政府機構考慮。
活動同期舉辦第六期國家安全教育(導師培訓)證書課程畢業典禮,八名畢業學員上台領獎。
來源: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