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總:四地對接標準 打通要素流動

2025-09-11 14:28:29 3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論壇”昨舉行,雲集海峽兩岸暨港澳逾一百五十名政商領袖、專家及學者,深入探討區域經濟發展方向與合作機遇。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崔世昌表示,未來四地宜共同努力推動規制、管理、標準系統對接,破除要素流動壁壘。海峽兩岸和港澳工商界應發揮優勢,參與構建高標準協同的通路,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為“一帶一路”建設、高水平開放與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區域合作重要性日顯

    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譜新篇”為主題的“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論壇”,由澳門中華總商會、香港中華總商會、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台灣工商協進會共同主辦;今屆由澳門中華總商會承辦。論壇開幕式昨日上午九時假澳門美高梅宴會廳舉行。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澳門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楊全州、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崔世昌、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台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擔任主禮嘉賓。

    崔世昌表示,國際經貿風險挑戰增多。澳門作為國家雙向開放重要支點,既需要敏銳洞察全球趨勢,更要精準把握自身定位,憑藉自由港、獨立關稅區、低稅制及“一國兩制”優勢,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時代,區域合作重要性日益凸顯。推進制度型開放、實現規則與機制對接、促進要素跨境流動,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關鍵。海峽兩岸和港澳經貿往來密切、互補性強,但在標準互認、資格互認、數據跨境、金融互聯、人力資源跨境共用等領域仍面臨制度性挑戰,未來需要四地共同努力。

    港三功能促區域合作

    蔡冠深認為,在新形勢下,香港可在三方面發揮獨特的功能作用,更好把握區域合作發展機遇。一是在全球產業鏈重構關鍵時期,兩岸與港澳企業要把握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機遇,加強技術層面交流。

    二是“文化+旅遊+會展”產業是推動區域開放合作的新動力。建議可結合兩岸和港澳地區的大型演出場地、國際賽事和綜合度假區,促進“一程多站”的會展與文旅體驗。

    三是以香港“超級聯繫人”和專業服務體系為基礎,配合內地完備的產業鏈和台灣的高端製造、澳門的國際連通等優勢,推動多元市場佈局。

    優勢互補拓合作空間

    李毅中表示,當前,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四地經濟發展面臨發展機遇和多重挑戰。期待四地繼續發揮社會團體聯繫產業的優勢,攜手推動產業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共謀繁榮發展。

    吳東亮表示,四地地緣相近,經濟總量可觀,有全球最豐沛的產業製造實力,有廣大市場作為產品與技術發展應用的依託,相信兩岸四地若可共同掌握“創新驅動”的產業發展趨勢,發揮優勢互補的綜效,提升合作層次,拓展合作空間,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定能共創多贏繁榮新局。

 來源: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