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採購】與博企合作 製衣廠重生轉型

2019-05-28 13:30:47 152

    博企需要大量員工制服,金沙中國與澳門申達製衣廠有限公司合作,給予申達轉型發展、迎來重生的機會。澳門申達製衣廠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學螢表示,與金沙中國合作,逐漸累積口碑、知名度,獲得其他企業賞識,業務延伸至其他博企、機構、社團、學校,開展新的發展。


    澳門日報記者  黃思僑


    1、介紹申達成立及發展經過?

    陳:申達製衣廠成立於一九八二年,前身是上海申達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一家公司。自己於一九九六年加入申達,是人生第一份工作,○三年前東主退休,將公司交予自己及哥哥共同打理。公司以前不是做制服,以生產中上品牌的出口訂單為主,產品出口到歐盟及美國等。高峰期時,在澳門有三間廠房,員工達三百人。由於歐美配額取消,公司分別於○五及○六年關閉兩間廠房,○九年考慮到本澳製衣業式微,且租金壓力大,有打算結業,但捨不得一班共事多年、共同成長的同事。


    2、如何與金沙中國開展合作?

    陳:一二年金沙城中心籌備開幕時,運抵的一批床單需要修改,相關廠商聯絡申達協助趕工跟進,當時我們暫停其他生產線,四、五十個工人全力配合,趕及金沙城中心開業前完成床單修改。金沙中國的同事表示申達有出口訂單的經驗,車工不錯,建議我們考慮轉型到生產制服。當時自己也不太願意,因出口單量大,制服單量小,且有不同要求,但同時也不捨得一班同事、工友,不希望就此結業,制服可能是其中一條出路,遂開始制服業務。公司原本做出口訂單,有流水線運作,轉型做制服時,因工序不同,最初同事感到抗拒。自己坦白向同事解釋,大家如不嘗試轉型,工廠就要倒閉,大家相約一齊退休的承諾就無法實行。最後經過共同努力,成功轉型到制服業務。企業有新訂單,同事繼續有工開,毋須轉行。


    3、與金沙中國合作後如何擴展業務?

    陳:金沙中國給予的第一張制服訂單是幾十件,雖然數量不多,但有助打穩根基、掌握流程,從選擇布料到花紋、設計都是自己負責。一二年八月,金沙中國需要訂製公益金百萬行的制服,採購部同事主動聯絡競投,因有自設廠房,有成本優勢,最終順利競投、完成,並獲人力資源部認可。隨後更有其他博企主動聯絡,希望協助製作公益金百萬行的制服。原來對方聽說申達協助金沙中國製作公益金百萬行的制服,故主動聯絡申達,並坦言相信申達能做好。與金沙中國合作後,業務逐漸延伸到不同的企業、社團、學校,甚至有香港銀行業、美國企業主動聯絡,這些都是與金沙中國合作帶來的效應,並逐漸在行內建立口碑。


    4、雙方合作過程中如何磨合?

    陳:最初不清楚金沙中國的要求,雙方要多溝通,舉例我們主動將公司標誌的繡花樣辦送到金沙中國採購部了解對方意見,不斷改善設計,逐漸了解對方的要求。金沙中國的採購額逐漸提高,一二年已有六十萬澳門元,一三年升至二百萬,一六年因有澳門巴黎人開業,採購額更高至六百萬。


    5、簡介企業優勢,轉型後經營規模?

    陳:因澳門租金高,遂將部分廠房搬遷至珠海及中山,澳門主要做樣辦、紙樣及幾十件的訂單,全公司有近百名員工。由於自設廠房,可以按照訂單的緩急調整生產流程,並能夠做好質量監控工作,符合金沙中國的各項要求,對方對此也給予高度評價。現時制服與出口訂單各佔一半,但外貿經濟不明朗、匯率有不可預測性,對出口訂單有影響,預計制服業務比例可升至八成。暫未打算擴大發展,希望保持產品質量,注重同事的心態、互動,並會協助同事培訓,故員工流失率低。

澳門|中小企|創業|營商

    金沙:質量好交貨準配合需要


    金沙中國擁有超過二萬八千名員工,旗下各綜合度假村開設眾多營運部門,因此需要大量不同款式、不同尺寸的制服。金沙中國與澳門申達製衣廠有限公司攜手合作,令申達走上轉型發展的新道路。金沙中國採購及供應鏈管理高級經理蔡漢榮及助理經理尹希玟稱,申達有國際時尚品牌的成衣製作經驗,交貨期準時,且不計較訂單多少,能夠配合金沙中國的需要,都是申達的優勢。


    1、簡述雙方開展合作的契機?

    蔡:一二年,金沙城中心開業前夕,發現供應商提供的一批床單需要修改,倘再寄到內地廠房修改,就會趕不及開業準備工作,最後供應商自行尋找澳門申達製衣廠有限公司協助修改床單,並由申達直接交回金沙中國,遂認識申達製衣廠。


    2、為何與剛接觸不久的申達合作?

    蔡:申達在澳門設有製衣廠,過去利用配額制度的優勢,為國際時尚品牌製作成衣,並出口到歐美市場,質量有保證。隨着澳門成衣配額制度取消,製衣業開始式微,申達製衣也面臨經營困難。負責人原本有意結業,金沙中國這時候給予申達製衣數十件制服的小訂單,開展雙方的合作。申達很快掌握流程,符合生產規定,直至去年申達製衣負責的制服已擴至各部門,由後勤部門到前線員工都有涉獵。


    3、過程中認為對方有哪些優勢?

    尹:申達製衣過去主要負責出口市場,質量、監控有保證,在澳門、內地均有廠房負責生產,由十至二十件的小訂單,到最多一萬件的大訂單,都能按金沙中國的時間要求準時交貨。申達可因應金沙中國的要求,特別製作衣物配件;並因應員工的特別尺寸,修改普遍使用的尺寸表,為不同身形的員工製作合適的制服。此外,金沙中國舉辦或參加不同類型、主題的活動,申達製衣都可協助生產不同主題的統一服裝,如西裝、運動衫都能滿足要求。


    4、每年對申達採購額有多少?對申達有何幫助?

    蔡:近年金沙中國對申達製衣的採購額大概有二百萬至三百萬元,約佔金沙中國制服採購額的兩至三成。倘有新項目開業,對員工制服需求大增,採購額便會更大。金沙中國的制服訂單令申達製衣探索、轉型制服市場,度過成衣配額取消的低迷時間,甚至將制服業務拓展至其他企業,迎來新的發展時期。


    金沙小貼士:


    對於有意與金沙中國開展制服合作業務的企業或供應商,可以透過中小企開放日主動接觸金沙中國。最好準備企業資料、文件,如企業的經營規模、生產線及客戶名單、專長產品、不同尺碼的成衣等,讓採購部同事更快了解企業的特點、優勢。

澳門|中小企|創業|營商

    保障員工權利  和諧共創輝煌


    在本澳製衣業式微的今天,一些本土中小型製衣企業能與博企有長期大量的合作,少不了製衣廠成員齊心協力。企業管理與員工良好關係是企業運營的潤滑劑,只有團結一心才能做好產品。

    為了滿足博企的大批量高質量需求,製衣企業有時會加班加點。但是對於員工的工作和休息時間,應當注意法律的規定。勞動關係法第三十三條規定,每日正常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八小時,如徵得員工同意,可協議超出八小時,但不能超過十二小時,且每周工作時間總共不能超過四十八小時。

    對於加班加點,即超時工作,法律亦有規定。根據第三十六條,在員工和僱主一致同意的情況下,可以超時工作(《勞動關係法》有提供超時工作的協議書範本可供參考)。另外,如遇到不可抗力,或者僱主面臨重大損失,或者面對不可預料的工作增加的情形,可以無須徵得員工的同意而安排超時工作。因不可抗力或者僱主面臨重大損失而安排超時工作,每日工作不可超過十六小時,因不可預料的工作增加,每日工作不可超過十二小時。即使超時工作,員工每連續工作5小時就要有連續至少30分鐘的休息。

    雙方一致協商加班下,除收取正常報酬外,員工還有權收取百分之二十額外報酬;在因不可抗力或僱主面臨重大損失的情況下,由僱主安排的加班,員工有權收取百分之五十的額外報酬。如僱員當天工作達16小時,就有權享有至少24小時的有薪補假,如不夠16小時,就按比例計算。無法預料工作增加的情況下超時工作時,有權收取百分之五十的額外報酬,如僱員連續兩天工作每天均達12小時,有權享有起碼24小時有薪補假,連續兩天工作總數不夠24小時,按比例計。

    澳門立法及司法見解研究會研習團隊    文穩

澳門|中小企|創業|營商

 

     人手結合科技  打造快速製辦中心

    滙業銀行欣賞個案企業不單成功將已步入式微的出口製衣生意,轉型至制服業務,更重要是有一隊齊心、肯為企業長遠發展共同努力的團隊。為了更好地配合客戶需求,個案企業應進一步裝備自己,該行有以下建議:

    1. 在澳門成立快速製辦中心。製作服裝工序繁複但講求效率,除人手處理外,個案企業可利用數碼科技輔助,例如引入電腦做紙樣系統(CAD)及配備先進的3D掃描量身系統,在設計紙樣及修改數據時就能更迅速快捷,並可更準確知悉客戶尺寸。此外,布料及配件的配搭是服裝設計的重要步驟,個案企業要安排專人定期搜集不同布料和配件,將資料整理成數據庫,建立配件樣辦中心、布料樣辦中心、繡花及絲印中心,務求在24小時內為客人做出實物樣辦,讓他們盡快落實訂單,然後將資料轉發內地工廠生產。

    2. 引入年輕設計師,定期預先設計新款服裝。當與客人溝通時,個案企業可主動提供意見和設計新款制服,亦可利用原有的設計資料建立資料庫,供特定客人參考。

    3. 儲備人才,做好傳承工作。雖然科技可以取代部分工序,但一些工藝(如車縫和繡花)仍是需要技術員工的手工,因此資深員工可培訓年輕接班人,使產業得以延續。

    4. 成立門市訂製服裝。當時機成熟,個案企業更可考慮在澳門開設門市,提供訂製校服、制服、禮服,甚至表演服裝,為客人提供量身訂造及富特色的專用服裝設計,打開喜歡個性化服務的中高端新市場。

    最後,個案企業走向數碼化時,需要有充足流動資金投資電腦系統及先進器材,以製作制服和快速製辦。因此,建議個案企業要與銀行打好關係,協商資金配備安排,為進一步發展打好基礎。(滙業銀行)

澳門|中小企|創業|營商

    日常運作電子化  培訓員工技能


    經營環境不斷變化是商業世界的永恆定律。本澳成衣製造業經歷了由興旺走向式微的過程,有業者選擇離場,也有調整方向,最終闖出一條新路。今期個案是其中一個例子。該企業抓住博彩企業向本地中小企業採購的機遇,憑着其豐富的製衣及出口經驗,成功把業務轉型至生產制服為主。

    由於本澳有六家大型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和其他大型企業,所以市場對制服的需求大增,為成衣企業的轉型創造了機會。然而,要成為這些客戶的長期合作夥伴,與時並進,企業除了要增強自己的專業技術及知識,更要在日常運作中引進科技手段,實現訂單、庫存、送貨、追蹤追溯、收付款等方面的電子化。通過一系列先進軟件和硬件的運用,將有效地提高生產質量和縮短生產時間,滿足客戶需要。

    此外,為了配合新業務的展開和新設備的使用,員工技能培訓必不可少。最有效的做法是委託培訓機構提供度身訂造的課程。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一直以來致力推動服裝行業的轉型和發展,制服行業是近年重點關注和支持的範疇之一。中心開設制服設計、市場營銷管理、服裝業前線管理人智慧通識等課程及講座,也曾經與企業合辦制服設計比賽,同時更為中小企提供專業意見及技術顧問服務。有需要的企業可與本中心聯絡。

    與博企合作,只是本地中小企成長的機遇和動力。就算能夠成功與博企合作,中小企也不應該滿足於現狀,應該利用和博企合作累積的經驗和實力,開拓更多商機。以成衣企業為例,除了進入制服市場,創造自己的品牌也是發展方向之一。建議企業可多參與在本地和外地舉辦的大型展覽活動,透過參與加強和外地業界的交流,擴闊視野,為“走出去”做好準備,為開拓國內外市場培養實力。

    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

澳門|中小企|創業|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