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紅利助科研產業起步
澳門上季經濟保持高單位增長、十月賭收創六年以來單月新高,這是各界深耕經濟的成果。經濟穩步向前,為優化產業結構、吸引資金共謀發展創造更佳條件。
澳門力推四新產業發展,當中政府推動籌建的科技研發產業園從提出至今不足一年,具體選址、園區具體規劃、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引導基金等具體部署有待解說。據於MIF期間簽署的重大合作項目,已披露有世界五百強大企將會參與產業園發展,讓產業園藍圖有起步眉目。相信快將公佈的施政報告,會有更多細節披露。
全球正進入前所未有的科技進步時代,從醫藥、生物科技、綠色技術到太空探索等,不同的領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成為各地爭相開發的高地。此時,澳門根據自身特點推動科研,響應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緊扣粵港澳大灣區科創走廊發展。
如今談論科研,資金、土地、人才缺一不可。未來產業園提供發展空間,並從MIF簽約方透露成立風投基金,此外政府曾透露研究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為發展集結糧草;然而核心的人才配套是堵點,未來要多管齊下,尋找突破口。
現時透過不同雙創大賽、科技企業認證,培育科創企業市場化運作,為科研人員提供對接空間,並可適度吸納海外學子回流發展,建立人員梯隊。人才培育需要深耕細作,起步階段需要有行業傑出、專業人才帶領,事半功倍。
自本周三起內地實施擴大往來港澳人才簽註政策試點實施範圍,在北京、上海、大灣區的基礎上,在長三角、京津冀地區全域,以及全國自貿試驗區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當中科研等人才,申辦有效期最長五年的多次往來港或澳人才簽註,每次停留不超過三十天。此舉為科研產業園發展,送上東風,與澳門引進人才計劃互為補充。
推動新興產業是一項長遠佈局,短期內若成功吸引大量與科研配套的公司、人才等雲集澳門開會、推介、交流等作為前置部署,甚至促成合作,將助力樹立澳門科研產業起步。
春 耕
來源: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