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者倡澳結合中醫藥 拓銀髮產業
有本澳業者昨在“二○二五銀髮經濟智慧康養論壇”上表示,澳門可結合中醫藥產業,發展具澳門特色的銀髮健康產業,包括在日間醫院創辦長者專科醫院;結合粵港澳大灣區、橫琴資源,發展跨境醫療+康養合作。此外,發展中醫藥/食療+智慧康養/文旅,豐富康養產品,尤其可利用澳門新藥使用相對簡單的用藥優勢,帶動兩地產業發展。
十年後規模逾45萬億
論壇昨下午三時假威尼斯人金光會展粵澳名優商品展期間舉行。招商投資促進局會展發展及活動推廣廳高級經理陳啟銘、美年大健康集團副總裁郭璋、澳門藥廠商會會長蔡健華、中國機械工業國際合作諮詢服務中心主任周京明、廣東省社會政策研究會衛生大健康委員會主任鍾仕雄任主講嘉賓。
蔡健華表示,據復旦大學老齡研究報告預測,三五年中國銀髮經濟規模將超過四十五萬億元,在人口老化和服務產品需求增加的雙重推動下,銀髮消費市場發展空間極大。澳門銀髮經濟相對較新,政策尚未形成完整系統發展,但政府今年已提出關注相關領域,值得期望。
澳門銀髮健康產業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是政府關注且有政策支持,如中醫藥和高新科技產業的發展,可推動相關經濟發展。澳門作為旅遊城市,整體配套適合發展高端養生康養服務,結合灣區和橫琴資源,可實現雙向需求,拓展市場空間。
挑戰方面,人力資源和土地不足,營運成本較高,法規需完善,研發和設備前期投入大、價格高,需政府和保險系統性支持等。期望日後可形成完整銀髮產業鏈,讓長者由養老到享老。
機器人成為養老良伴
郭璋介紹應對老齡化的準備與策略,包括銀髮經濟現狀、集團在應對老齡化中的創新定位與應用及創新產品,通過構建數字化健康管理平台、推出多項專項產品等,借助AI技術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務,助力應對老齡化。
周京明指出,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養老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養老機器人正成為傳統養老方式的有益補充。隨着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機器人有望進入多普通家庭,成為老年人晚年生活新伙伴。
來源: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