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創業指數(四十五) 握大橋開通機遇 融入灣區發展

2018-12-19 13:14:18 87

    港珠澳大橋於十月廿三日正式開通,這座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成為連通粵港澳三地、服務大灣區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脈,亦是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創新、融合的最鮮活註腳。澳門作為灣區重要一環,如何受益於大橋開通?本澳創業者如何把握大橋開通機遇,進一步融入灣區發展,從而擴展自己的創業事業版圖?

    旅遊經濟促各業發展

    特區政府於去年九月發表《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研究報告,當中指出將促進本澳參與泛珠三角旅遊合作。隨着港珠澳大橋開通,港珠澳三地正式融入一小時生活圈,旅客進入澳門模式亦有改變。根據澳門治安警察局公佈的數據,港珠澳大橋通車以來,訪澳旅客較去年同期上升,但經外港碼頭及氹仔碼頭的出入境人次均較去年同期減20%左右,可見港珠澳大橋的啟用一方面帶動旅客量,另一方面亦有助分流旅客。

    訪澳旅客增多,將帶動和旅遊相關行業發展。由澳門中小企服務平台、易研網絡研究實驗室及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於一八年初聯合公佈的第六期《澳門創業指數研究》結果顯示,本澳大部分新創企業者選擇進入個人服務產業(73.8%),當中又以從事餐廳(26.2%)、零售(21.5%)和食品(11.4%)的最多,該類型行業均有較大可能受惠於旅客數量的增加。調查結果顯示,82.6%新創企業者表示當前客戶以居民為主,60.4%表示市場上有很多商業競爭者,澳門地方狹窄,單靠本地市場或難以產生足夠客源,旅客有可能成為部分創業者的目標新客戶。因此,考慮擴寬客源的創業者可把握機遇,通過對商品和服務進行升級、舉辦促銷/推廣活動等增加競爭力,吸引旅客到訪,增加客源的多樣性。

    參與灣區建設拓空間

    港珠澳大橋讓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落地,通車之後三地經濟一體化加速,為澳門整體經濟提供更大發展空間,並將幫助澳門產業進一步多元化。第六期《澳門創業指數研究》結果顯示,34.9%新創企業者表示在本澳創業遇到“人力資源/人力成本”的問題、14.1%表示遇到“客源不足”、3.4%表示遇到“貨源不穩定”。澳門空間資源受限,人力、客源、貨源均有可能制約創業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可讓創業者拓展更多空間,人力、客源和貨源的選擇均更多樣化,或可緩解創業企業所遇到的困難。

    此外,港珠澳大橋可促進本澳與大灣區其他地區的物流發展,尤其是香港與粵西的經濟脈絡被打通,物流效率大大提高,減輕創業者物流成本。例如對於需從國外進口生鮮產品的創業者,貨物到香港後可以選擇經陸路來澳,減低運輸成本,緩解創業者的資金壓力。另外,港珠澳大橋連結三地航線,企業經營者在貨運航線的選擇上亦更靈活和便利。

    研究結果顯示,新創企業者中有聽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計劃的佔比較高(71.1%),且對前往廣東創業、擴張發展的意願較為積極,61.7%新創企業者有打算日後在廣東省創業或將現有生意擴張至廣東。影響新創企業者前往廣東省發展的因素中,“當地生意發展前景/有商機”(29.5%)的佔比相對較高,顯示創業者對粵港澳大灣區有所了解,對其未來發展較為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10.7%新創企業者曾在廣東創業,並在創業期間遇到供應商、政策法規、稅務、市場推廣等問題。因此,未來應如何善用大橋優勢,結合澳門實際情況,促進及扶助本澳創業者在大灣區的發展,是官方需要持續研究的課題。


    易研網絡研究實驗室總監 張榮顯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劉丁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