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創業指數(廿九) 創業主體人數少 家人成支持主力

2018-05-02 11:26:23 108

     不同創業活動需要不同的創業資源,根據創業主體人數及特徵,創業活動可劃分為個人創業、家族創業、合伙創業及團隊創業等形式。創業者可選擇個人獨立完成創業,亦可與幾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並肩作戰,亦可招募組建一個創業團隊,把商業目標轉化成現實。


    在本澳特有的經濟環境下,創業企業以小微企為主,創業規模較小,家人對創業的影響力及支持作用更顯著。創業主體人數較少,家人因與創業者保持緊密的親情關係,在創業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創業者傾向於向家人尋求建議及幫助,在家人各種形式的支持下進行創業。


    提供創業起步資源


    今年一月公佈的《澳門創業指數研究報告》指出,新創企業者通過向很親近的家庭成員(11.1%)籌集資金創業的比率相對較高,次於朋友或鄰居(23.6%)、合作夥伴(23.6%)及自己投入(37.5%)。由於家人與創業者有緊密關係,且家人較易接觸,家人及其所得資源可成為創業者在起步階段的重要依托。


    家人可為創業者提供的創業起步資源是多方面的,可以直接提供起步資金,又或提供擔保幫助創業者獲取資金。相較於金融機構,家人提供的資金更易獲取,且利息可能更低。


    此外,家人還可以為創業者提供相關信息。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當被問及去年向新事業提供建議的人或機構,提及父母等家庭成員或親戚的比率為9.7%,次於“朋友”(27.8%)及“顧客”(12.5%)。家人可在創業過程中與創業者進行信息交換,協助創業者作出決策。家人的社交網絡同樣可作為創業者社交網絡的延伸,創業者通過家人的社交網絡擴展人脈,獲取潛在客源、合夥人及其他商業合作伙伴。在本澳人力資源成本高企的背景下,小微企業依靠家人及親屬協助企業日常營運則成為可考慮的方式。


    妥善處理價值分歧


    在創業過程中,除家人支持,創業者也可能與家人出現價值觀上的分歧:創業者希望通過創業活動獲得更豐厚利潤,實現自己人生理想;家人則可能希望創業者維持朝九晚五的工作以獲取穩定收入,避免創業相關風險,與家人享受生活。面對家人對創業活動的質疑與勸阻,創業者更應慎重考慮。從家庭經濟條件、自身創業的優勢劣勢、自身對家庭生活的需求等方面作綜合考慮,審慎作出自己應否創業、如何創業的決定,積極耐心地與家人溝通。若可與家人實現價值觀的相互認同,家庭與事業更可能走向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走出兩者相互衝突、相互削弱的怪圈。這種價值認同的實現所需要付出的時間與耐心,更顯其難能可貴。


    家庭事業角色轉換


    除企業管理者外,創業者在生活中還要扮演不同角色,家庭角色亦相當重要。創業者需要塑造自身事業及家庭領域的邊界,令兩者達至平衡,希望在創業活動中獲取成就感,同時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幸福感。但事業角色與家庭角色難免存在衝突,創業者亦有可能因長期忙於事業,無暇顧及家人,忽視家人感受,從而產生情緒上的摩擦,招致來自配偶及親友的壓力,形成家庭生活的部分缺失。


    由於需要在兩種角色之間進行轉換,不少創業者在創業之初,會對企業的性質、規模及擴張性作出總體規劃,避免創業活動對家庭生活形成太大的影響。譬如有家庭主婦利用家政技能創辦文創類網店,在空閒時間進行手工藝品的製作以獲取小額利潤,再視乎營業額作出是否進行擴張的決策。這種創業形式恰當地對家庭與事業角色進行平衡。為此,創業者若要同時扮演好這兩個角色,宜在初期階段對自己創業活動進行長期規劃,合理分配時間與精力。


    易研網絡研究實驗室總監 張榮顯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 劉丁己